常见兔病防治
常见兔病防治一、 传染病
传染病是指由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表现,能相互传染的疾病。它对獭兔生产的危害极大,不可忽视。
(一) 兔瘟
兔瘟又称病毒性出血症或出血性肺炎,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95%~100%,是危害獭兔生产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病原
病原为兔出血症病毒,呈球形。病兔体内以肝脏含毒量最高,其次是肺、脾、肾、肠道及淋巴结。对人、绵羊和鸡的红细胞有凝集作用。该病毒对乙醚、酸性环境有抵抗力,对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不敏感,可被1%~3%氢氧化钠或20%石灰乳杀灭。对温度也较敏感,在0.4甲醛液中置于4˙C或在37摄氏度温度条件下即可失去致病性。
症状
本病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发病时间多为春、秋两季,2月下旬至3月下旬为暴发期,3月下旬到4月中旬为高峰期,秋季主要发生在9~10月间。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均易感染,但主要侵害3月龄以上的青年兔和成年兔,尤以体质肥壮兔、良种兔发病较多。
本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传染途径为呼吸道、消化道、伤口和粘膜。潜伏期为1~3天。症状因病情不同而异。
(1) 最急性型
多见于流行初行期,患兔未出现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有时于死前尖叫一声,向前一跳,倒地蹬腿、伸颈,于数分钟内死亡。少数病兔可见鼻孔中流出泡沫状血液。
(2) 急性型
病兔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温升温高至41摄氏度以上。有的胀肚,便秘;有的腹泻,排出胶冻粪便。病程1~2天,死前有短时间兴奋、颤抖,排出胶冻样粪便。病程1~2天,死前有短时间兴奋、颤抖、抽搐,或尖叫而死亡。
(3) 慢性型
多见于流行后期或刚断奶幼兔,体温40摄氏度,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有时停食1~2天。多数病兔可逐渐恢复正常,但生长不良,可能长期带毒。
剖检病变主要表现在肺、肝、肾、心等处,呈点状出血,尤以肺最为严重。典型病例有肝郁血、水肿;肾肿大,呈暗紫色或黑紫色,有灰白、黄色斑点;肺郁血、肿大,呈暗红色,切面粗糙。少数病程较长者,胃粘膜脱落,有白色溃疡点,十二指肠及空肠粘膜充血,淋巴结肿大,膀胱充盈,尿液呈血色。
防治
第一, 严禁从疫区引进种兔,一旦发生本病,应严格隔离、消毒,对未发病兔紧急预防接种兔瘟灭活疫苗。
第二, 定期预防接种。断奶兔和成年兔颈部皮下注射兔瘟灭活疫苗或细胞苗1~1.5毫升,5~7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
第三, 本病目前尚无良好特效药。据报道,用高免血清,每千克体重2毫升,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2~3天;或用板蓝根液1~2毫升,皮下或肌内注射,每日1~2次,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下篇:巴氏杆菌病 (二)巴氏杆菌病
獭兔对巴氏杆菌非常非常敏感,不分性别、年龄均易感染,常引起大批发病和死亡,是危害獭兔业的重要疫病之一。
病原
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呈革兰氏阴性、细小、钝圆的短杆菌,无芽胞、鞭毛,两极染色,有荚膜。病菌存在于病兔血液、内脏、病变部和外表健康兔的上呼吸道粘膜及扁桃体内,对外界环境因素的抵抗力不强,一般常用消毒药都能杀灭。对链霉素、四环素和氯霉素敏感,对磺胺类(含磺胺增效剂)次之。
症状
本病流行无季节性,但以春、秋季节发病较多,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发病率为20%~70%,急性死亡率高达40%。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粘膜伤口而感染。30%~80%的獭兔鼻腔粘膜上带有巴氏杆菌,在一般情况上不表现临床症状,如果外界环境突然改变,饲养管理不当,兔舍卫生条件差,即可导致病菌大量繁殖,毒力增强而发病。潜伏期为1~5天,症状因病情不同而异。
(1) 全身性败血症
急性型病兔精神委顿,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急促,食欲不振,体温41摄氏度以上,鼻腔流出脓性分泌物。临死前体温下降,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病程短的24小时内死亡,较长的1~3天死亡。剖检可见鼻粘膜充血、出血,有多量脓性分泌物:肺严重充血、出血,常呈水肿状;必内外膜有出血斑点;肝变性,有许多坏死小点;脾、淋巴结肿大、出血;肠道粘膜出血、充血;胸腔和腹腔均有淡黄色积液。
(2) 传染性鼻炎
这是兔场常发的一种慢性巴氏杆菌病。病初表现为上呼吸道卡他性炎症,流出浆液性鼻漏,后转为粘性或脓性鼻漏。病兔常打喷嚏、咳嗽。由于分泌物的刺激,病兔常以爪擦鼻,常将病菌带至眼内、耳内或皮下,因而引起化脓性结膜炎、中耳炎、皮下脓肿、乳房炎等症。后期病兔精神不振,营养不良,消瘦衰竭而死。剖检可见鼻腔内有多量鼻漏,粘膜红肿;胸腔有脓疱或脓胸,使肺部与胸膜或胸壁发生粘连。
(3) 中耳炎(斜颈病)
由于病菌感染扩散到内耳或脑部而引起不同程度的斜颈,严重者影响采食和饮水。如果感染扩散到脑部或脑组织进,则出现神经症状,共济失调。剖检可见病初鼓膜和鼓室内红肿,严重者鼓膜破裂,有脓性渗出物流出外耳道。内脏器官无肉眼可见病变。
其他症状:
部分病兔可能出现结膜炎,公兔睾丸肿大,母兔子宫积脓等。
防治
第一, 坚持自繁自养,严格控制种兔来源;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兔群自身抗病力;发现病兔及旱隔离、淘汰,杜绝传染源。
第二, 定期预防注射兔巴氏杆菌灭活菌苗,每兔肌内或皮下注射1毫升,7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4~6个月。
第三, 药物治疗可用青霉素、链霉素肌注,每千克体重各1万~2万单位,每日2次,连用3~5天。也可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磺胺嘧啶等,必要时可将从病兔身上分离到巴氏杆菌作药敏试验,选用最佳药物。对局部脓肿,待脓肿成熟后,切开排脓,用过氧化氢液冲洗后涂抹四环素软膏或撒布消炎粉。
(三)魏氏梭菌病
本病又称魏氏梭菌性肠炎,是一种高度致病性的急性传染病。发病兔致死率很高,常给獭兔养殖业带来很大损失。
病原
魏氏梭菌又称产气荚膜杆菌,革兰氏阳性,无鞭毛,有荚膜,芽胞呈卵圆形,属厌氧菌,能产生多种强烈毒素。一般魏氏菌可分为A,B,C,D,E,F等6型,引起家兔魏氏梭菌病的多为A型,普遍存在土壤、粪便、污水、饲料及劣质鱼粉中。芽胞抵抗力极强,在外界环境中可长期存活,一般消毒药不易杀灭,升汞、福尔马林杀灭效果较好。
症状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发病率较高。除哺乳仔兔外,不分年龄、性别均有易感性,但多发生于断奶仔兔、青年兔和成年兔,发病率和死亡率为20%~90%。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或伤口感染,发病突然,主要表现为急生水样腹泻。发病前期,病兔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发生水泻后,食欲废绝,弓背蹲伏。一般先拉黑色软粪,随后出现黄色水泻,有特殊腥臭味。病兔体温不高,常在水泻后12小时内死亡。病程多为1~2天,少数病例长达1周以上,最后因衰竭而死亡。
剖检可见胃内积有食物和气体,胃底粘膜脱落,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溃疡;小肠充满气体,肠壁薄而透明;盲肠和结肠内充满气体和黑绿色稀粪,有腥臭腐败味,粘膜有弥漫性充血和出血斑;肝脏质地变脆,脾呈深褐色,膀胱无尿液。
防治
(1) 加强饲养管理,消除诱发因素
防止饲喂过多的谷物类饲料和含有过高蛋白质的饲料,采用低能量饲料饲养,可明显降低腹泻死亡率。
(2) 定期预防接种
每兔颈部皮下注射魏氏梭菌灭活菌苗1毫升,免疫期4~6个月;仔兔断奶前1周进行首次兔疫接种,可明显提高断奶仔兔成活率。另据报道,发生疫情时,应用魏氏梭菌灭活菌苗进行紧急预防注射,或用金霉素22毫克拌料1千克喂兔,连喂5天,均有明显预防效果。
(3) 药物治疗
可用抗血清,每千克体重2~3毫升皮下或肌内注射,连用3~5天;红霉素或金霉素,每千克体重20~40毫克肌注,每日2次,连用3天;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20毫克肌注,每日2次,连用3天。对症治疗,可腹腔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内服食母生(每兔5~8克)和胃蛋白酶(每兔1~2克)等,可明显提高疗效。
(四)葡萄球菌病
本是是兔场的常见传染病,能产生多种毒素,人和动物都有易感性,尤以兔最为敏感。
病原
病原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球形,无芽胞,无鞭毛,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空气、饮水、饲料、土壤等),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能耐受60摄氏度达30~60分钟,在干燥脓汁或血液中可存活2~3个月。常用消毒药中以3%~5%石炭酸溶液消毒效果最好。
病状
本病流行无季节性,兔舍、兔笼、用具不卫生,垫草不清洁,兔笼结构不良(内壁粗糙、有尖锐物等),均可引发本病。感染途径主要经伤口或天然孔道,或直接接触感染。
潜伏期2~5天。因感染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有不同。
(1) 乳房炎
母兔分娩后因乳房或乳头外伤而感染本病。初期乳房皮肤局部红肿,继而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患部皮肤呈紫红色或蓝紫色,并迅速蔓延至整个乳区和腹部皮肤。乳汁中混有脓液或血液。急性型多在发病后2~3天死于败血症;慢性型乳房或乳头出现硬块,而后化脓、破溃。
(2) 仔兔黄尿病
又称仔兔急性肠炎。哺乳仔兔因吸吮患乳房炎母兔的乳汁而发病。一般整窝发病,急性腹泻,病程2~3天,死亡率很高。病变主要表现为小肠充血、出血,肠腔充满淡黄色半胶冻样粘液,膀胱极度扩张并充满尿液。
(3) 仔兔脓毒败血症
多见于新生仔兔(2~5日龄)。主要症状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皮肤可见粟粒大小的白色脓疱。多数病例在2~5日内死亡,少数病例脓疱逐渐消失而痊愈。
(4) 脓肿
病兔全身任何部位、器官均可发生。病变部位初期红肿、硬实,后形成大小不一,柔软而有弹性的脓肿。脓疱成熟后自破,流出白色粘稠浓液;脓液刺激、瘙痒,病菌再次入侵,又可形成新的脓肿。
(5) 脚皮炎
病兔因脚底损伤,细菌入侵,发生炎症,局部发红、充血、肿胀,进而化脓、破裂形成溃疡或褐色脓性痂皮。病兔行动困难,食欲减退,逐渐消瘦,个别兔因全身感染而死亡。
防治
(1) 加强饲养管理
要保持兔笼、产仔箱的清洁卫生,清除锋利物品,以免引起兔子外伤。经常观察母兔泌乳情况,适当调节精、青料比例,防止母兔发生乳房炎。
(2) 处理局部脓肿与溃疡
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排脓和清除坏死组织,患部涂擦5%龙胆紫酒精溶液,或用碘酒、5%石炭酸溶、青霉素软膏、红霉素软膏等药物。
(3) 全身药物治疗
可用庆大霉素2万~4万单位肌注,每日2次,连用2~3天;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5~15毫克肌注,每日2次,连用3~5天;氯霉素,每千克体重5~10毫克肌注,每日2次,连用3~5天。内服磺胺嘧啶、长效磺胺等也有一定疗效。
(五)大肠杆菌病
本病又称粘液性肠炎,是一种暴发性、死亡率很高的仔、幼兔肠道传染病。
病原
本菌为革兰氏阴性菌,能引起致病的主要有O128,O85,O119,O18,O25等血清型,有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本菌具中等程序的抵抗力,在潮湿环境下能存活数周至数月,在0摄氏度的粪便中能存活1年以上,50摄氏度经30分钟即可被杀灭。一般常用消毒药均可迅速杀灭本菌。
症状
本病流行无季节性,尤以春、冬季多发。主要侵害1~4月龄的仔、幼兔,多与饲养管理不良,饲料、气候等突变有关,感染途径为消化道。头胎母兔所产仔兔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经产母兔所产仔兔,这可能与母兔的免疫力有关。
本病潜伏期4~6天,以腹泻和流涎为主要症状。最急性病兔未见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多数病兔初期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腹部膨胀,1~2天后病兔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水样稀粪,四肢发冷,流涎,磨牙,很快脱水、清瘦,衰竭死亡。
剖检可见胃膨大,充满多量液体和气体;空肠、盲肠、回肠充满半透明胶冻样液体;结肠扩张,有透明胶冻样粘液;肠道粘膜普遍充血、出血、水肿;胆囊扩张,粘膜水肿;肝及心脏局部有小点状坏死病灶。
防治
(1)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兔舍卫生
因大肠杆菌是一种条件性细菌,必须保证仔、幼兔有良好的饲养和环境条件,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以免引起肠道菌群紊乱。
(2) 预防接种
本病多发兔场,可用本场分离的大肠杆菌制成氢氧化铝甲醛菌苗预防接种,20~30日龄仔兔,每兔肌注1毫升。对断奶前后仔、幼兔,内服痢物灵或氯霉素有一定预防郊果。
(3) 药物治疗
可选用链霉素,每千克体重20毫克肌注,每日2次,连用3~5天;氯霉素,每兔50~100毫克肌注,每日2次,连用3~5天,或每兔0.1克内服,每日3次,连用5~7天;庆大霉素,每兔1万~2万单位肌注,每日2次,连用3~5天;磺胺脒,每千克体重0.1~0.2克,痢特灵,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干酵母,1~2片,三种药物混合内服,每日3次,连用3~5天。
(六)传染性口炎
传染性口炎又称流涎病,是一种病毒性急性传染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病原
病原为水疱性口炎病毒,主要存在于病兔口腔粘膜坏死组织和唾液中。病毒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20摄氏度环境条件下能长期存活,在4摄氏度条件下能存活30天以上;但对热较敏感,在60摄氏度或直接阳光照射下很快失去毒力。
症状
本病多发于春、秋两季,主要危害1~3月龄幼兔,成年兔发病较少。传染途径为消化道。饲养管理不足,饲喂霉烂、有刺饲料,口腔损伤等均可诱发本病。
本病潜伏期5~7天。口腔粘膜涂布感染试验,发病率为67%。病初,口腔粘膜潮红、充血,继而唇、舌、硬腭及口腔粘膜等处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充满液体。水疱破溃后常继发细菌感染,形成烂斑和溃疡,同时大量流涎。
剖检可见口腔、唇、舌等处粘膜有水疱、糜烂和溃疡;咽喉部有多量泡沫样唾液,唾液腺红肿;胃扩张,充满粘稠液体;肠粘膜卡他性炎症。
防治
第一, 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口腔发生外伤,禁喂带有芒刺的饲草,清除饲料中的尖锐物。
第二, 发现流涎兔应及时隔离,兔舍、笼具等用0.1%过氧乙酸或2%烧碱液消毒。健康兔可用磺胺二甲基嘧啶,每千克精料中拌入5克内服,有良好预防作用。
第三, 药物治疗可用磺胺二甲基嘧啶,每千克体重0.1克内服,每日1次,连用3~5天;病毒灵1片(0.2克)、复方新诺明1/4片(0.1克)、维生素B1各1片,共研末内服,每日2次,连用3~5天。另外,可用苏打水作为饮用水,或用0.1%高锰酸钾液、1%食盐水等冲洗口腔。
(七)梅毒
梅毒又称密螺旋体病,是成年兔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一般不引起死亡。
病原
病原为密螺旋体。主要存在于病兔的外生殖器及其他病灶中,目前尚不通用人工培养基培养,人工接种实验动物不感染。菌体致病力不强,常用消毒药加3%来苏儿、2%氢氧化钠、2%甲醛溶液均能很快将其杀灭。
症状
本病主要侵害成年兔,经交配传染,潜伏期2~10周。病初公兔龟头、包皮、阴囊皮肤及母兔阴户边缘和肛门周围粘膜红肿,形成粟粒大小的结节,随后出现渗出物,形成红色痂皮。剥去痂皮露出溃疡面,创面湿润,边缘不整齐,易出血,周围组织水肿浸润。
本病进展缓慢,可持续数月。病兔体温、精神、食欲正常。公兔患病时对性欲影响不大,母兔患病时,配种受胎率下降,仔兔成活率低。病兔可自行康复,但免疫力低,可再度感染。
防治
第一, 配种前应严格检查公、母兔的外生殖器官或进行血清学试验,对病兔和疑似兔应停止配种,隔离饲养,观察治疗。
第二, 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做好兔场经常性的消毒工作,兔舍、用具可用1%~2%氢氧化钠溶液或2%~3%来苏儿溶液消毒。
第三, 药物治疗可用青霉素5万~10万单位肌注,每日2~3次,连用3~5天。局部可用2%硼酸溶液、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后,涂擦碘甘油或青霉素软膏。溃疡面冲洗后涂擦25%甘汞软膏,可加快愈合。
寄生虫病
危害獭兔健康的寄生虫有两类,即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这些寄生虫引起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带入病菌而引起继发感染等。
(一) 球虫病
兔球虫病是一种常见而危害严重的体内寄生虫病,病兔极易继发感染其他传染病,严重时死亡率高达80%以上。
病原
目前已知兔球虫有17种,其中艾美尔属球虫15种,大孔等孢子属和隐孢子属球虫1种,以斯氏艾美尔球虫、肠艾美尔球虫、松林艾美尔球虫和中型艾美尔球虫的致病性最强。球虫卵囊在温度20摄氏度、相对温度55%~75%时,约经2~3天发育成熟,具有感染性。卵囊对低温及各种消毒药抵抗力很强,大多数卵囊可以越冬。紫外光对各个发育阶段的球虫都有杀灭作用,卵囊在高温和干燥条件下易于死亡。
寄生在上皮细胞内的球虫,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即形成卵囊。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经30~32小时,发育成具有侵袭性的孢子化卵囊,獭兔吞食了这种卵囊后,子孢子在肠道内破囊而出,随即侵入上皮细胞进行无性繁殖,产生大量裂殖子,经反复多代无性繁殖后,上皮细胞因遭受严重破坏而引起发病。裂体增殖若干代后即进入有性配子繁殖阶段,形成大配子(雌)和小配子(雄)。两性细胞成熟后结合为合子,合子迅速形成卵囊,又随粪便排出病兔体外,重复上述发育过程。
症状
本病多发于温暖多雨季节,南方4~6月份,北方7~9月份为高发期,尤以断奶后至4月龄的幼兔最易感,死亡率高达80%以上。成年兔表现为隐性感染,带虫成年兔也是重要感染来源之一,感染途径为消化道。
本病潜伏期2~3天至数周,潜伏期长短主要随病兔的感染年龄、生理状况、饲养条件、环境卫生、球虫种类及感染强度而异。按病程长短和强度,通常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最急性病程3~6天,致死率很高;急性,病程1~3周;慢性,病程1~3个月。按球虫种类和寄生部位,大致可分为肠型、肝型和混合型三类,临诊所见多为混合型。
(1) 肝型球虫病多发于1~3月龄幼兔。病兔被毛粗乱,结膜苍白,少数出现黄疸,一旦出现腹泻时,病兔很快死亡。剖检可见肝肿大,肝表面和实质部有白色或淡黄色结节病灶,取结节压片镜检,可见到各发育阶段的卵囊。
(2) 肠型球虫病多发于20~60日龄幼兔,多呈急性经过。发病时突然侧身倒下,四肢强直痉孪,角弓反张,两后肢伸直划动,很快死亡。慢性病例,病兔食欲不振,腹部膨胀,臌气,腹泻带血。剖检可见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肠壁血管及粘膜充血并有出血点;慢性病例,肠粘膜呈淡灰色,有散在、弥漫性白色小结节和坏死性病灶。
(3) 混合型球虫病由寄生于肠上皮和肝胆管上皮细胞的两种球虫同时或先后感染。病兔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病兔因肠道臌气、膀胱充满尿液和肝脏肿大而呈现腹围增大,肝区有触痛;结膜苍白,有时黄染;后期多呈神经症状,痉挛或麻痹,角弓反张,四肢抽搐,死亡率高达80%以上。
防治
第一, 加强饲养管理,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及时清除笼、舍内粪便,堆积发酵,杀灭粪便中的卵囊。
第二, 因隐性带虫成年兔易传染给幼虫,所以幼年兔和成年兔必须分笼饲养。公、母兔需经过多次粪便检查,确认为非球虫病兔,方可留作种用。
第三, 药物防治可用氯笨胍,预防量每千克饮料加150毫克混饲,连用4~5周;治疗量为每千克饲料加300毫克混饲,连用1周。磺胺喹恶啉,预防量每千克饲料加150混饲,连用3~4周;治疗量为每千克饲料加300毫克,连用2周。磺胺二甲嘧啶,预防量每千克饲料加5~10克混饲,连用1周,停药1周后再用7天;治疗量为每千克体重0.2克内服,每日1次,连用3~5天。莫能菌素,预防量每千克饲料加20~25毫克,连用1~2个月;治疗量为每千克饲料加40~50毫克。 本人发表此文章并无恶意,仅供大家学习之用。所有文章均出自由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陶岳荣教授等编著的《獭兔高效益饲养技术》一书。獭兔是普通兔兔的变种,其基因是普通兔兔的隐形基因。因此,我看到这本书上有兔兔病的资料,就不辞辛苦地打在这里,希望能给兔妈兔爸们提供帮助,让大家的兔兔们每天都健健康康地成长,生活。 转了,谢谢! 转了,谢谢! 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