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肠道正常微生物菌群的构成、分类及微生物制剂的作用
在《兔病防治200问》中,看到有关兔肠道微生物菌群这部分文章,感觉很有必要摘下来分享。上网百度了一下,没有找到原文的电子版。于是重新打出来发到这里,希望给大家个参考。 第一部分:兔子肠道正常微生物菌群的构成 兔子消化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它们并不引起兔体发病,这些微生物就是正常微生物群。兔子出生后,幼兔接触到外界环境微生物后,在消化道内很快就有大量微生物生长繁殖,逐渐适应定殖下来,形成一个微生物群体。肠道内容物中,按传统观念,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只占肠道菌群的5%以下,而占95%以上的都是厌氧菌。这些厌氧菌,以往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很难培养出来,因而认为无此类菌存在。随着厌氧菌培养技术的不断提高,占多数的厌氧菌都能进行分离培养。厌氧性细菌,如双歧杆菌、乳杆菌和类杆菌主要在大肠和盲肠段。肠内正常菌群的平衡是相对的,饲料的种类、抗菌药物、疾病、气候变化以及日龄等因素,均可对菌群种类和数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兔日龄增长,其体内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明显增加,肠球菌等逐渐减少;乳杆菌、消化球菌、类杆菌、葡萄球菌和芽孢杆菌的变化不大。 食道内的菌群以乳酸菌为主,其次还有肠球菌、大肠杆菌,胃中的PH非常低,微生物在此部位能否存活取决于对酸的耐受性。在小肠中存活的主要有乳酸菌、肠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芽孢杆菌,此外,还有少量的酵母。小肠前段细菌数量较少,后段数量逐渐增多。微生物很少在十二指肠内增殖,因其液体内容物的流动性很高,但在生长停滞的阶段中,小肠肠球菌可以在十二指肠绒毛上形成集落。盲肠充满黏液,内有数量很高的微生物,且微生物菌群各类繁多,十分复杂。盲肠内的正常微生物主要是厌氧性细菌,如乳酸菌、双歧杆菌和类杆菌等。兼性厌氧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等也存在,但数量少。另外,还存在少量的其他微生物,如酵母等。 兔肠道正常微生物群大致有三大类型:一、共生性类型:这一类微生物对家兔有益无害,是生理性细菌,数量大,恒定存在,主要有乳酸菌、双歧杆菌、类杆菌、肠球菌。在微生态平衡时,不会对兔产生不良反应,具有维生素、蛋白质合成和辅助消化、吸收作用,可防止外袭菌侵入,刺激免疫功能,保持机体健康。二、致病性类型:此类菌在生态平衡时数量少,不会致病,而且作为保持微生物群落中生态平衡的必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数量超出正常水平则可引起兔的疾病。这类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三、中间性类型:此类菌具有生理性作用和病理性作用,换言之,它们具有潜在的危害性,中间类型微生物群的增加可导致腐败物质和毒素的增加。 第二部分:兔肠道中的正常微生物菌群的作用1、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兔肠道正常微生物群可产生大量的酶类,用于分解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含氮物质等。碳水化合物主要在盲肠细菌作用下发酵,其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甲烷,另外,还有挥发性的脂肪酸,如乙酸、丙酸以及高级脂肪酸。消化道内微生物利用蛋白质产生兔子可吸收利用的短链脂肪酸。 2、补充营养成分 兔肠道菌群对维生素具有合成作用,经常被认为是菌群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之一。如参与维生素B1 、B2 、B6 、 B12 、维生素K、烟酸、叶酸等的合成,这些都是机体营养和代谢所必需的物质。有些细菌产生多种氨基酸及其他代谢物质被兔作为营养物质吸收利用,从而促进兔的生长发育。 3、菌群的生物屏障作用 正常菌群可直接参与消化道膜菌群的构成,与兔肠道黏膜受体形成特异性可逆性结合,既坚固了机械屏障,又构成了生物屏障,对于阻止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定植具有重要的生物屏障作用,同时还表现为对已定植细菌的制约作用,从而维持了肠道的微生态平衡。 第三部分:兔微生态平衡是什么?作用如何? 完整的肠道正常菌群是宿主赖以生存的机体免于感染的根本保证。肠道菌群一旦丧失平衡,则将出现菌群失调,此时有益菌数量减少,有害菌增多,导致机体发病。 微生态平衡是指正常微生物群与微生物群之间、正常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包括微生物群相对固定的位置、种类和数量。微生态平衡与兔的营养、免疫状况和生物拮抗有密切关系。徽生态平衡与兔的营养关系主要表现在维生素、含氮物质、糖类、脂肪等的代谢方面。兔肠道正常微生物群可以合成B族维生素、维生素K等。当日粮中缺乏核黄素、维生素B6、叶酸、烟酸时,一些缺乏症状可因肠道微生物合成的维生素而缓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饲养过程中不需要添加维生素,因为合成维生素的细菌多在肠管后部,该部位已不能充分吸收利用细菌合成的维生素,所以在兔的饲养中,仍需要添加足够的B族维生素。有研究证明,一种能合成B-胡萝卜素的细菌————黄杆菌在兔的肠道中定植,使兔维生素A缺乏的症状大大减轻。除了肠道微生物群对兔维生素营养具有益作用外,也存在一定的负面作用,如无菌兔对维生素B1的吸收比普通兔良好,有些微生物会消耗硫胺素,产生硫胺素酶,增加对硫胺素的需要量,乳酸菌可降低兔肝脏生物素沉积,增加了兔子生物素需要量等。 兔子肠道微生物对蛋白质的利用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具有分解蛋白质的能力,甚至几乎可以分解所有的含氮化合物。另一方面,兔肠道微生物又具有利用氮源合成氨基酸和蛋白质的能力。此外,排泄于肠道和泄殖腔中的尿素氮,也可通过肠管逆蠕动,转移到盲肠,由盲肠微生物分解,进入再循环,使饲料中的氮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兔肠道微生物菌群处于平衡状态时,兔的免疫功能正常,感染疾病的机会较少。大量研究证明,普通健康的兔子或添加益生菌的兔子肠道内微生物作为一种抗原物质,促进了免疫器官的综合发育,从而有更多的淋巴细胞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还有试验表明,兔肠道微生物菌群牌平衡状态时,正常菌群与疫苗接种在抵抗病原菌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第四部分:什么是兔的微生态失调? 微生态失调指正常的微生物群之间、正常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平衡状态在体内、外因素的影响下遭到了破坏。兔与正常微生物群之间的关系就是共生关系,菌群失调对兔的营养、疾病和生长有较大的影响。 饲养密度大、通风换气条件差、应激、抗生素的使用、细菌毒素、化学毒素、疾病等都可造成肠道内微生态平衡的破坏,导致微生态失调。由于饲养密度大,兔运动量不足,容易易于污浊,兔抗病力下降,有害菌更易增殖。温度高,易发生应激反应,肠道内抑制病原菌侵入的能力降低。 微生态失调主要表现为肠道细菌性疾病多发;引发营养障碍、生长发育受阻。 保持微生态平衡,防止微生态失调的措施:尽量不用有损于肠道菌群平衡的药物、添加剂等。对饲养环境进行净化,防止病原菌的污染。对饲料进行合理的搭配。避免高温、高湿。使用微生态制剂能弥补有益菌。 第五部分:兔微生态制剂的种类和作用 微生态制剂又名微生物添加剂、活菌制剂等,是利用兔体内的优势菌群经人工繁殖,再与促进物质结合制成的微生物制剂。该制剂是天然的绿色添加剂,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污染,不产生抗药性,使用方便。能成肠道补充动物消化道内的有益微生物,改善消化道内菌群平衡,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代谢能力和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达到防治消化道冷热病和促进生长的双重作用。 微生态制剂主要有三类:一、乳酸菌类制剂 本类制剂添加后在肠道中内分解糖类产生乳酸,使肠道内酸度升高,抑制病原菌的存在,同时产生天然的抗生素类物质。 二、酵母类制剂 富含B族维生素和消化酶与核甘酸,能参与兔机体内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代谢,促进胃肠道发酵功能,增强兔的消化作用。 三、芽孢杆菌类制剂 多用蜡样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制成。芽孢杆菌利用氧气的能力很强,它能大大消耗肠道内的氧气,造成肠道内厌氧环境,使需要氧的病原菌难以生存,而厌氧菌这类优势菌群则大量繁殖,从而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微生态制剂应用于兔的生物学依据:健康的兔肠道内栖息着多种微生物,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护着兔肠内微生态平衡及机体健康,当兔处于应激、消化紊乱、饲料改变、生长、抗生素治疗时期,会引起肠内菌群的变化,当应激超过其生理范围时,则引起消化道菌群失调,微生态平衡破坏,甚至再现出病理状态,造成兔的体质下降,死亡率上升。额外添加有益微生物,可以调节肠道内微生态的平衡,使肠道有益菌占优势,有害菌被抑制,维持兔体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微生态制剂应适宜添加,并不是越高越好,过高反而是一种应激。不同的微生态制剂应用于不同品种、年龄、健康状况的兔,须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形成微生物的生物屏障,过多过少均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适宜的课题有待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微生态制剂不是灵丹妙药,不能包治百病,对某些发生机理尚不清楚,尚无有效疗法的兔病,寄希望于微生态制剂来完全解决,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多种实验表明,微生态制剂的预防效果要好于治疗效果。在当前饲养环境及饲养技术仍不完善的条件下,抗生素在治疗疾病方面仍起作用。
该贴已经同步到 特特娘的微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