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中华田园犬现状:优秀基因传承难以延续

2025-3-9 18:40| 查看: 7 |原作者: 霸总田园犬小虎和管家

摘要: 如果我们在村里遇见一只传统基因纯正的大黄,看到的不仅是它匀称的身影,更是新石器时代农耕文明的活体遗迹。它的杏仁眼、镰刀尾、强大的生存本能,都是解码华夏文明基因的密钥。但是我们随便去村里转一转,就会发现 ...

如果我们在村里遇见一只传统基因纯正的大黄,看到的不仅是它匀称的身影,更是新石器时代农耕文明的活体遗迹。它的杏仁眼、镰刀尾、强大的生存本能,都是解码华夏文明基因的密钥。

但是我们随便去村里转一转,就会发现,70、80年代随处可见的大黄正在变少,取而代之的是,串串狗,短腿,长身子,耙耳朵。数据显示,80年代农村90%的犬种为纯种中华田园犬,如今这一比例不足30%。取而代之的,是基因混杂的“串串狗”,以及被城市禁养的“土狗”标签。中华田园犬的传承正面临严峻危机。

三、抢救基因库:

保护中华田园犬,希望能得到更多有关部门和有识之士的重视和支持:

1. 建立国家基因库:借鉴荷兰对濒危牧羊犬的保育经验,筛选纯种田园犬定向培育,稳定遗传性状。在此我们强烈呼吁的“定向培育计划”亟待落地。

2. 立法与文化正名:将中华田园犬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严惩偷盗毒杀;同时发起“中国忠犬”文化运动,重塑其“国犬”地位。

3. 科学驯养普及:推广中华田园犬的科学喂养法,结合田园犬耐粗饲、低患病率的特性,设计城市友好型驯养方案,打破“土狗=扰民”的偏见。

当我们在博物馆凝视仰韶文化的青铜狗时,是否想过,与其血脉相承的中华田园犬,正在田野间悄然消失?保护它们,不是怀旧的矫情,而是对文明根脉的敬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