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满楼 大概在1997年初夏的一天吧,陈香梅女士来过我们学校,开欢迎会的时候,我正好在前排,可以看得很清楚。 当时觉得她好时髦啊,一头卷发,化过妆,擦着口红(很红的那种),口音还带着外国味。看得出来,她很高兴见到我们这些年轻的大学生,我也觉得,她的心态一直是年轻的。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据海外网消息,陈香梅女士于2018年3月3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华盛顿家中逝世,享年94岁。 邓小平曾说:“美国有一百位参议员,但只有一个陈香梅。”在海峡两岸及美国华人界中,陈香梅的知名度之高、活跃时间之长,恐怕是无人出其右吧? 在其自传《碧水东流》中,陈香梅第一句话却是:“我要写的不过是一个平凡的女人的故事,但平凡的人有时会有很多不平凡的遭遇。” ![]() 1925年生于北京的陈香梅可谓标准的名门出身。其外祖父廖凤舒是革命元老廖仲恺的亲兄弟(廖承志是其表舅),曾出任古巴大使等职,外祖母则是旧金山土生土长的华侨。 陈香梅的祖父陈庆云曾任招商局局长,十分富有;其父陈应荣,是牛津法学博士、哥伦比亚哲学博士,后当过教授、编辑并出任过旧金山领事等职。 陈香梅的母亲廖香词也在英、法等国留过学。从家族渊源看,陈、廖两家与外交界有着很深的关系,而其家中子女也大多留学或定居海外,几乎算是半个洋家庭。 不过,在父亲陈应荣看来,其家庭却并不圆满。廖香词共生了六个女儿,陈香梅是老二。没有儿子。这就当时的传统而言,是很严重的问题。 据说其六妹出生时,其父接到女佣从医院打来的电话,便告诉陈香梅姐妹说: “你妈又生了一个妹妹……” ![]() 陈香梅回忆说,有次一个远房的叔婆来家里吃饭,她看到陈香梅拿筷子的样子,在上头而不是中间,便对其母亲说: “你这个女儿将来一定会远嫁。” 其母亲笑着道:“这不可以,我要她靠近我,好照顾我。” 然而,陈香梅的母亲在45岁就因病去世了。那年陈香梅尚未满15岁。 1937年抗战爆发后,陈香梅随全家流亡香港,寄读于圣保罗女书院。陈香梅的母亲去世时,香港也已经陷入了战火。 之后,因为父亲远在美国任职,陈香梅和姐妹们在1942年6月逃离香港而辗转来到桂林,后就读于岭南大学。 1944年,大学毕业的陈香梅加入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成为社里第一位战地女记者。 ![]() 陈香梅的第一项任务,便是写一篇关于第14航空队司令官、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的人物专访。 多年后,陈香梅在回忆录中说: 第一次采访陈纳德,在正好空军司令周至柔也在,她当时是初出茅庐,好不惊惶,不知道该用答非所问或问非所答来形容。 不过,陈纳德将军却很体贴,说:“你来给我拍个照,我寄给你爸爸做个纪念。” 陈纳德和陈香梅的父亲、时任旧金山领事的陈应荣是好朋友,而陈香梅的叔父当时也在空军,两家颇有渊源。 这是,和陈纳德将军形影不离的腊肠狗小佐尔也跑进来了,它在陈香梅的周围嗅了一遍后,就在她的脚边躺下来了。 陈纳德笑道:“佐尔对人有先见之明,它似乎对你很友善呢!” 事后,陈香梅极其兴奋地向姐姐描述了这次的采访,后者取笑她说:“你是不是爱上了陈将军?”陈香梅说,我只是对英雄的仰慕。 ![]() 不久,在父亲的要求下,陈纳德很快为陈香梅和4个妹妹办好了去美国的签证。然而,陈香梅却并不想离开。 陈纳德似乎看出了陈香梅的心思:“如果你不想去美国,我可以请秘书去取消你的签证。不过,你要仔细考虑一下。” 抗战结束后,陈纳德返回美国。前来道别的陈香梅说:“明天我会到机场为你送行的,将军!” “可那里也许不是最好的道别处。”陈纳德意味深长地回答。接着,他又充满自信地说:“我会回来的!” 就在这年的圣诞节前夕,和妻子内尔办妥了离婚手续的陈纳德重返中国。之后,陈纳德与陈香梅在上海开始了一场热恋,并最终于1947年喜结良缘。 是年,陈香梅22岁,陈纳德54岁。婚后,两人育有两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狗的猫宁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狗的猫宁)”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
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
QQ:617470285 邮箱:cwpyq@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