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六种不怕停电缺氧的观赏鱼,它们大多天赋异禀,令人啧啧称奇 ...

2023-8-31 15:20| 查看: 98 |原作者: 哗仔说鱼

摘要: 鱼类呼吸方式鱼只能用鳃呼吸吗?观赏鱼只能用鱼鳃来呼吸吗?答:当然不是。很多鱼类都可以直接呼吸空气,而并不是百分百依赖水中的溶氧。地球上的鱼类,从寒带到热带都有分布,所不同的是,越是靠近赤道的鱼类,呼吸 ...

鱼类呼吸方式

鱼只能用鳃呼吸吗?

观赏鱼只能用鱼鳃来呼吸吗?

答:当然不是。

很多鱼类都可以直接呼吸空气,而并不是百分百依赖水中的溶氧。

地球上的鱼类,从寒带到热带都有分布,所不同的是,越是靠近赤道的鱼类,呼吸方式越是多样。主要是因为越是靠近热带区域,水中的溶氧越低,反而在寒冷的两极地区,水中的溶氧更加充分。

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低溶氧状况,热带地区和温带地区的鱼类进化出很多奇奇怪怪的呼吸方式,有些方式以及超出人类理解的范畴了。

不过,总体来说,大部分的奇特呼吸方式都是以鳃呼吸的补充方式而存在的,只有在环境变得恶劣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的。只有极个别鱼类把鳃呼吸当成是补充方式。

接下来,哗仔就带朋友们了解一下那些脑洞大开的鱼类呼吸方式吧!

熟悉了这些呼吸方式,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鱼类不害怕停电缺氧了。

电鳗

先说三种自带特异功能的鱼类吧!

这三种观赏鱼都没有特殊的器官长出来,但是它们身上的某些器官异化出特异功能,从而让它们获得了直接呼吸空气的逆天本领。

第一种观赏鱼另类呼吸方式——用皮肤呼吸。

所有的鱼都有皮肤,但是能用皮肤呼吸的鱼不多。

最著名的用皮肤呼吸的鱼是鳗鲡鱼。

在水中,鳗鲡鱼获得的溶氧中的10%是通过皮肤获得的,进入空气中以后,它获得的氧气中有66%是通过皮肤获得的。所以鳗鲡可以离水存活很久。

另外,除了鳗鲡鱼,我们经常听说的弹涂鱼也可以用皮肤呼吸,还有大部分的汽水域虾虎鱼也有这个本领。

第二种观赏鱼另类呼吸方式——用口咽腔呼吸。

鱼脑袋里面有一部分空间被称作“口咽腔”,对于大部分鱼类来说,口咽腔是一个可以用来帮助鱼鳃呼吸的工具。

但是,很少有观赏鱼可以直接使用口咽腔来呼吸空气。这类鱼的口咽腔里面是百褶状,和正常鱼不一样。

在这个类别中,最著名的是黄鳝,它不仅可以用皮肤呼吸,还可以使用口咽腔呼吸。

对于我们观赏鱼玩家来说,我们熟悉的电鳗就是属于这一类的。(见上图)

它们可以把脑袋伸出水面,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第三种观赏鱼另类呼吸方式——用消化道呼吸。

这类鱼又分两种。一类是用胃部来呼吸,另一类是用肠子后段来呼吸。

比如南美洲的吸口鲶,比如观赏鱼玩家熟知的泥鳅、花鳅和条鳅。

尤其是泥鳅,大部分玩家都见过,甚至吃过,也知道它可以离水很久,但是并不知道它是可以用肠子来呼吸的小怪物。

如果你是中国原生鱼玩家,鱼缸里养了花鳅,你也不用担心停电缺氧的事情。

泰国斗鱼

再说三种拥有奇葩器官的观赏鱼

接下来说的三种鱼天赋异禀,拥有让别的观赏鱼羡慕嫉妒恨的呼吸器官。

第一种天赋异禀的观赏鱼——用鳃上器官呼吸。

这种器官也叫迷鳃系统,靠近鳃,但不是鳃。

比如攀鲈和斗鱼,还有乌鳢和胡子鲶,都属于这一类观赏鱼。

上文中提到的灰战船鱼就属于攀鲈。

不过,同样是拥有迷鳃系统的鱼,攀鲈是它们其中最弱的,乌鳢是最强的。

第二种天赋异禀的观赏鱼——用气囊呼吸。

这种鱼是是从鳃腔开始伸出一对气管,沿着脊柱穿过肌肉一直延伸到了尾部。

依靠这对气囊,它们可以在陆地上生活几天。

只不过,这种鱼类极为罕见,目前只有囊鳃鲶一种,还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观赏鱼,因为我们很少可以在水族市场看到它的身影。

第三种天赋异禀的观赏鱼——用鱼鳔或肺呼吸。

有些鱼类将鱼鳔进化成了肺部,具有了近似于哺乳动物的肺部,只不过它的状态很低级而已。

很有趣的事情是,拥有这种本领鱼的都是古代鱼。

比如观赏鱼玩家不太熟悉的多鳍鱼和弓鳍鱼,比如观赏鱼玩家很熟悉的肺鱼。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非洲肺鱼了,它非但可以用肺部呼吸,而且还必须用肺部呼吸,如果长时间的把它按在水里,不让它靠近水面去呼吸空气,它会被淹死的。

哗仔的心里话:从养鱼的角度看,我们当然希望可以饲养一些不怕缺氧的鱼种。可惜我们常见的观赏鱼大多不属于以上提到的六小类。大家也发现了,那些真正不怕停电缺氧的鱼大多是水族圈的非主流。所以,哗仔还是建议朋友们乖乖的做好预防停电的准备工作,不要用侥幸心理来应对停电。哗仔已经见识过太多次因偶尔的一次停电导致观赏鱼死亡的案例了。其实,只需采购一个一百多元的带蓄电池的增氧泵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停电带来的危机了。

特别提示:记得点击下方小蓝鱼图标加入哗仔的头条圈子,哗仔会不定期更新那些不可告人的养鱼秘密。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敬请关注今日头条哗仔说鱼,带你明明白白玩转观赏鱼。#萌宠小戏精#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