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男孩嫉妒一条狗:这个家有我没它,有它没我

2023-10-6 13:39| 查看: 41 |原作者: 凯叔讲故事

摘要: 爸爸看到狼狈的Zuri,决定给女儿绑头发,奈何技术不佳,头发仍然一团乱麻不说,恼羞成怒的爸爸打算直接给女儿戴个帽子了事。“我爱你”有千千万万种方式你会在生活中说“我爱你”吗?调查统计表明,“85”后父母与孩 ...

爸爸看到狼狈的Zuri,决定给女儿绑头发,奈何技术不佳,头发仍然一团乱麻不说,恼羞成怒的爸爸打算直接给女儿戴个帽子了事。

“我爱你”有千千万万种方式

你会在生活中说“我爱你”吗?

调查统计表明,“85”后父母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说“我爱你”的比例仅占3.75%,说过“我爱你”的比例在7.76%左右。

也就是说,作为年轻父母的“85”后一代,也将近有百分之90的家庭没有互相说过“我爱你”三个字。

传统文化的熏陶让我们深知“我爱你”的重要性,对说出这三字的场合、时间、环境、对象有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我并不强求我的孩子“说”出“我爱你”三个字,而是想让他通过短片明白:

“我爱你”有千千万万种表达方式。

Zuri很爱妈妈,她选来又选去,依然选择妈妈平日为她做的发型。

这是表达爱意的方式A。

最后,Zuri的画上,是戴着皇冠的妈妈,她想告诉妈妈,即使没有头发,妈妈也依然光彩夺目、美丽动人。这是表达爱意的方式C。

无声胜有声,Zuri没有和妈妈说一句“我爱你”。

可是影片中的母亲、屏幕前的你我,都能够感到孩子对母亲深深的爱意。

这种表达,不说比“我爱你”三字高明,但一定比“我爱你”三字打动人心。

我想告诉孩子们,勇于表达对父母、长辈的爱意很好。

如果你不好意思说出口,不妨用行动展示你那纯真、善良、美好的爱。

轻轻的一个吻、睡前的一句晚安、晚餐时的添饭……

都是你爱他们的见证。

爱,是双向的情感交流

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分享过一个案例。

一个9岁小男孩,经常偷偷地把家里的宠物狗放走,母亲一次次地贴出小广告,重金寻狗,宠物狗也是丢了找、找了丢。

终于有一天,小男孩承认了一切,在家大声宣告,这个家有狗无他,有他无狗!

在奶奶和父母的再三追问下,孩子啜泣着说:

“妈妈一天到晚只是抱着狗,从来不关心我的学习,我特别嫉妒狗,它夺走了我的母爱。”

爱,是双向的情感交流。

孩子有多渴望你的关怀,有多渴望你的爱,孩子便有多爱你。

Zuri不愿意戴帽子,不是耍小性子,不是臭美,只是想让妈妈看到干净漂亮的自己,不必担心自己。

用心作画只为带给母亲鼓励与希望。

多少小心思,蕴藏大温暖。

孩子有时候的无理取闹,其实背后蕴藏着自己对父母深深的爱,或是渴望父母多爱自己一点。

前两天在超市听到一对母子的交谈,七八岁的小男孩,拿着妈妈刚给买的玩具,一脸开心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好爱你呀!”

母亲回答:“爱妈妈就要好好学习啊,好好学习才能报答妈妈啊!”

男孩语调中的欢快不见了:“嗯,我会好好学习的。”

母亲仿佛觉得自己这样的教育挺奏效,故作严肃的说:“那好!就看你这个学期的表现!”

回头看,男孩眼里满是低落。

孩子,比你想象的更爱你。

不要让他们纯真的爱,成为你教育的筹码。

类似的故事,生活中并不鲜见。

朋友丈夫生意转型失败,赔了很多钱,房贷、车贷和孩子的补习班费用让朋友丈夫每日以酒消愁。

面对丈夫的失败和消沉,朋友没有责备,而是选择和他一起度过难关。

看到丈夫在阳台上抽烟,朋友和女儿悄悄地走到他身边,在他耳边说

“老公,我爱你,我会一直陪着你的。”

女儿也跟着说:

“爸爸,我爱你,我会一直陪着你的。”

为了让老公感受到来自家庭的“爱意”,朋友承包了每一天的早餐,还给家里贴上了温馨的壁纸。

甚至老公应酬回来,桌上也放着一碗醒酒汤。

渐渐地,朋友丈夫的生意有了起色,周末还会陪着她和孩子一起逛商场和公园。

一家人其乐融融,家庭关系愈发温馨,是“爱”创造了这一切。

正如《发之恋》中的爸爸和女儿,而这一切“因爱而生”的行为,是为了带给他们共同深爱着的那个女人以温暖、希望、战胜病魔的勇气。

真心建议,跟你的另一半和孩子一起,在安静的夜晚观看《发之恋》。

我想,你们每个人都会有各自关于“爱”的体会。

-End-

作者:途远,爱家庭,爱人文,爱艺术。有闲适安淡的态度,亦有温柔细腻的笔锋,期待以我文字,撞以你心。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