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5口突发高热、全身乏力,养这种宠物要小心

2023-10-8 17:35| 查看: 51 |原作者: 中国家庭报

摘要: 一家人莫名发高烧,这着实让周围的人感到焦虑。然而近日发生的一起家庭“聚集性”发热,却是因为一只小小的宠物。什么是“鹦鹉热”?什么样的鹦鹉会携带这种病菌?如何预防?怎么才能安全的饲养鹦鹉呢?只有鹦鹉会传 ...

一家人莫名发高烧,这着实让周围的人感到焦虑。然而近日发生的一起家庭“聚集性”发热,却是因为一只小小的宠物。

什么是“鹦鹉热”?什么样的鹦鹉会携带这种病菌?如何预防?怎么才能安全的饲养鹦鹉呢?只有鹦鹉会传播这种疾病吗?

No.1

“鹦鹉热”到底是什么病

“鹦鹉热”(psittacosis)又称鸟疫,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该病主要发生在鹦鹉、海鸥、鸭、火鸡等鸟类或禽类,主要在多种鸟类之间传播和感染,偶然由带菌动物传染给人;“鹦鹉热”多表现为腹泻或没有症状的隐匿性感染。

人类多通过吸入含有病原体的气体、粉尘或密切接触患病的动物而感染。患者常有寒战、发热、咳嗽、胸痛等呼吸道感染的相关症状,少数有呼吸困难、缺氧等重症肺炎的表现。

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后发现许多鸟类均可受染本病而感染人类,因此部分专家认为称鸟疫更为合适。该病症无明显季节性。确诊后需进行隔离和抗感染对症治疗,治愈后有概率复发,应注意防治。

No.2

鸟得了 “鹦鹉热”的症状

鹦鹉是一种十分受欢迎的宠物,如何判断自己家养的鹦鹉(鸟类宠物)是否患有“鹦鹉热”呢?并不是每只鹦鹉都有“鹦鹉热”,通常情况下,家养的鹦鹉不接触野生环境,所以它一般不会携带“鹦鹉热”,但野生的鹦鹉有一定概率是携带“鹦鹉热”的。如果自家的鸟类宠物有以下症状需要引起注意。

1

呼吸急促,有的眼鼻发炎,流出水样或脓状分泌物,呼吸困难,呼吸音粗,发出“咯咯”声。体温升高、食欲不振或拒食。

2

早期粪便呈水样,颜色为绿色或灰色;中期粪便量减少,粘稠,呈黑色或绿色,常污染羽毛;到后期粪便为大量水样。

3

表现出憔悴无精打采,并且喜欢趴着;不爱打理自己的羽毛,导致羽毛杂乱。

如有以上症状,就必须尽快送去宠物医院,并且与它保持一定的距离,戴口罩,在接触时必须戴手套,特别是在清理粪便和食物的时候。

No.3

人得了 “鹦鹉热”的症状

人被传染“鹦鹉热”后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临床表现

“鹦鹉热”临床表现有多样性,可缓慢起病,潜伏期1-2周,长者可至45天,体温在3-4天或更长时间内逐渐升高,但多为急性起病,高热、寒颤,伴相对缓脉。

有全身不适,疲惫无力。剧烈的头痛和全身肌肉疼痛是常见的主诉,四肢和躯干肌痛可使患者不能站立,背部和颈部肌肉的痉挛和僵直可能被误诊为脑膜炎。

部分病例有鼻出血或斑疹。约1周出现咳嗽,咳黏液或血性痰。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烦躁、谵妄、木僵、昏迷等。部分病例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若出现黄疸则为累及肝脏。

恢复期

恢复期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有时发生晚期并发症肺梗死,可造成患者死亡。此外,还可能发生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包炎、黄疸性肝炎、化脓性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等并发症,但均不多见。

其他

轻者体征很少,仅咽充血及肺部局限性细小湿啰音,重者可有肺实变体征,肝、脾和浅表淋巴结肿大。

“鹦鹉热”的症状通常不会自行痊愈,需要及时的正规治疗才能好转。

No.4

如何预防“鹦鹉热”

近日,还有两则与“鹦鹉热”相关的新闻也需要引起注意。除了饲养的宠物鸟之外,“鹦鹉热”还有其他传播渠道,家禽饲养员、宠物店工作人员、兽医师、屠宰场的工人等都是高危易感人群。日前一位浙江女子,在看人宰杀鸭子时待了一小会,之后便出现了全身乏力、高热等症状,经确诊患上了“鹦鹉热”。

除了广泛寄生于多种鸟类,哺乳动物如牛、马、猫、啮齿类等也是其较为少见的宿主。

此前,有媒体报道,一女子去宠物店“吸猫”,之后便出现了高烧、怕冷、打寒颤等症状,还住进了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经检查,该女子感染了“鹦鹉热”。

这两个案例中的患者都感染了“鹦鹉热”,然而事实上,和哺乳动物接触导致得上“鹦鹉热”的情况是十分罕见的。“吸猫”这种行为,一般不会导致“鹦鹉热”。通常只有在猫和病鸟同养、环境拥挤又不做好卫生消毒的情况下,猫毛上就可能带有鸟类粪便的粉尘,“吸猫”才有可能导致“鹦鹉热”。

特别提醒

虽然“吸猫”感染“鹦鹉热”比较罕见,但“吸”猫咪毛发的行为易增加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风险,不建议盲目“吸猫”。到正规宠物店购买鸟类,不随便收养来历不明的鸟;每天清洗鸟笼、鸟粪,清洗时尽量佩戴口罩,在清洗之前先用消毒液湿润鸟笼、鸟粪表面,避免吸入扬起的粉尘,清洗完之后需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洗手;当发现鸟类动物突然死亡时,不能私自处置,应向防疫部门报告。

对于“鹦鹉热”不必过于恐慌,如果有发热不适症状及时就诊,向医生提供动物接触史。本病病程较长,但预后良好。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防止疾病的发展, 一般在服药后48-72小时内症状可得到控制。

编辑:李志鸣

校对:耿静

审核:叶冬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