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导盲犬老了,它们要去哪里?

2024-2-19 10:45| 查看: 31 |原作者: 澎湃新闻

摘要: 周威看到上海首批退役导盲犬寻找收养家庭的消息时,我刚刚遛狗回家。准确地说,我那条已经16岁高龄的老狗,已经不能“遛”了,每天两次抱上抱下是为了帮它解决“大小便”问题,但即使我如此小心,它仍然会因后肢肌肉 ...

周威

看到上海首批退役导盲犬寻找收养家庭的消息时,我刚刚遛狗回家。准确地说,我那条已经16岁高龄的老狗,已经不能“遛”了,每天两次抱上抱下是为了帮它解决“大小便”问题,但即使我如此小心,它仍然会因后肢肌肉萎缩,经常在家中失禁。照顾这样一条风烛残年的老狗,让我深深地明白,收养一条老年犬——哪怕是经过训练的导盲犬,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不只是有无爱心这么简单。

“纺如”和“塔章”是上海2008年第一批服役的导盲犬。导盲犬是一种经过筛选和训练的残障人士辅助犬,进入中国比较晚,很多人是通过电影《导盲犬小Q》才知道有这样一种工作犬的。在电影里,小Q在寄养家庭度过了短暂的童年,然后开始了训练和服务的一生,当它老了,最终回到了童年时的庭院,影片以小Q梦到童年的玩具,然后平静安祥地离世为结束,看得人泪眼婆娑。电影用艺术的手法浓缩了小Q的一生,也一笔略过了退役导盲犬面临的养老问题。

我在日本学习时,有幸结识了著名的导盲犬训练专家多和田悟老师,他就是小Q的训练师,巧的是,“纺如”和“塔章”也是他来南京期间与警犬研究所的训犬师们一起训练的成果,相信他一定很高兴听到这两个小家伙还健在的消息,只不过,想想这个消息的背后是退役后无人领养的境况,多少让人觉得有些心酸。

不只是导盲犬,很多退役的工作犬如何安度晚年,都是一个大问题。在日本,因为使用导盲犬等各种工作犬的历史比较长,他们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退役工作犬的安置体系,导盲犬退休后,主要的出路有这样几种,一是协会负责集中养老,二是驯导员负责饲养,三是回到导盲犬幼年时的寄养家庭(比如小Q)。在此之外,才会对社会征集收养家庭。在招募收养家庭的时候,协会会对老年犬需要照顾的细节描述得很细致,这是为了提醒有意收养的候选人,照顾老年犬是很辛苦的事,要判断好自己能否承受。比如在调查表中会直接列有“退役犬可能会患有白内障、关节退化等老年疾病,并且随着年龄增长有加重可能,在照顾上会带来困难,这点您和家人是否能够接受?”这类很直接的问题。

这样做看起来会吓跑很多潜在的收养者,但却是负责的行为。狗狗7岁以后就进入老年,有可能出现各种身体问题。我家的“小肥”就出现了免疫机能障碍、甲状腺减退,以及心脏二尖瓣膜闭合不全,再加上后肢肌肉萎缩,每一种疾病的治疗都旷日持久,靡费颇多。花钱还不是最重要的,最耗费的是心血,是面对屎尿一地时的抓狂和忍耐。以至于一听到我说起狗狗的状态,不少朋友会问我“为什么不给他安乐死?”

我当然能理解朋友们的善意,他们只是无法体会我和狗狗之间的感情。所以,没有养狗经验和做好心理准备的家庭,并不适合收养一条老年犬。像其中一只导盲犬的收养者因为怀孕而退养,这种情况应该是可以避免的。

多和田老师跟我说起过,一条退役后和他生活的导盲犬阿童木突然去世了,送别老伙计让他十分难过,但是他说,在狗的世界里是没有明天这个概念的,他们会因为人类的快乐而快乐,这也是狗狗能被训练的根本所在。正像报道中说的,“纺如”、“塔章”虽然退役了,但是遇到驯导员还是会进入工作状态。这就是狗对自己使命的理解,所谓服役和退役,工作和下班,是人类才有的概念,对狗来说,用多和田悟的说法,他们只是简单到“因为给人带来快乐而快乐”。一旦从训练中,他们学会了帮助人类的行为,并且固化下来,这就是一辈子会去做的事情,直到生命的终结。换句话说,所谓的工作状态,可能才是他们习惯和喜欢的。

我在日本认识了一条退休的工作犬小雪。她是残疾人辅助犬,为肢体残疾行动不便者提供帮助。训练有素的她会帮人开门关门、脱袜脱鞋,退休之后去了新家,但依然时刻保持工作状态,新主人不需要她的帮助,只负责为她养老,可她反而茶饭不思,几乎抑郁。最后,她被送回九州介助犬协会。在这里,她又找到了新的工作,充当形象大使,接待前来体验的市民,为协会募捐,这种特殊的工作状态,反而让她元气满满。

所以,“纺如”和“塔章”如果能找到收养家庭固然很好,但即使找不到,或许协会可以考虑换一种养老方式,集中养老,和其他狗狗在一起,和驯导员在一起,他们也依然可以找到属于他们的快乐。

责任编辑:沈彬

校对:丁晓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