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群志愿者,把心爱的宠物狗训练成“治疗犬”

2024-11-7 20:47| 查看: 263 |原作者: 光明网

摘要: 前不久,一群特殊的“志愿者”亮相奉贤区第四届爱宠节。它们身穿蓝马甲背心,胸口挂着贴有证件照的工牌,安静地坐在地上等待市民游客的抚摸互动与指令。这是一群治疗犬,不同于警犬等工作犬或服务犬,它们大多来自普 ...

前不久,一群特殊的“志愿者”亮相奉贤区第四届爱宠节。它们身穿蓝马甲背心,胸口挂着贴有证件照的工牌,安静地坐在地上等待市民游客的抚摸互动与指令。

这是一群治疗犬,不同于警犬等工作犬或服务犬,它们大多来自普通的养宠市民家庭,“考证上岗”后,在有任务召唤时,它们才会出现在活动现场,为人们提供身体、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

它们更经常出现的场合,是在特殊儿童教育机构、认知症老人照料中心、医院肿瘤病房、临终关怀中心或养老机构等,帮助人们进行康复训练或缓解精神压力。

“治疗犬介入课堂,对部分孩子情绪改善有比较直观的作用。”惠敏学校任课老师吴慧哲参与了多场治疗犬课堂,她告诉记者,班上曾有名情绪障碍相对显著的自闭症儿童,原本很难静下心,经常课堂中途突然跑了出去,人际交往上也很封闭。“但上了4次治疗犬课程后,她基本能够保证35分钟的课程都坐在教室里安静地听讲,在小动物的话题上,也能与同学有简单的交流。”

狗狗辅助自闭症等特殊儿童的干预训练,是吴起开展治疗犬项目的初心。

时间回溯到2012年。那时,吴起还只是个在驯犬方面技能相对突出的程序员。某天,他将自己与狗狗配合默契的视频发布在网上,有位家长在下方留言称,自家孩子看了视频非常喜欢,希望吴起能带着狗与她线下互动。

“起初,这名家长没说孩子患有自闭症。孩子看上去正常,但注意力有缺陷,对外界沟通没有任何回应。”吴起回忆,那天他尝试了很多与孩子互动的办法,均不奏效。后来,当他小心地把狗牵到孩子身边,对方才终于像是被从自己的世界被拉回了现实世界,“能明显感受到她看狗的眼神和反应速度是不一样的。”在狗狗的辅助下,孩子这样相对集中的注意力,最终持续了将近半小时,效果甚至好过部分专业的干预治疗,令她的母亲非常惊喜。

治疗犬进入学校,缓解学生们的考试压力

柔软的媒介

在奉浦街道老年人认知障碍者日间照料中心,65岁的徐阿姨始终惦记着一只“雪白的,圆滚滚”的小狗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年,认知症让徐阿姨遗忘了很多事,也因此变得沉默寡言。但吴起团队首次带着治疗犬来到中心开展公益活动那天,徐阿姨却突然指着白色的治疗犬Yoda哭了,说道:“啊,我以前也养过这样一只狗,我想它了。”

在那之后,每当吴起团队到来,徐阿姨都会摸着Yoda的脑袋,拉着志愿者们聊自家狗的往事。“其实她每次说的都是同样的内容,只是她忘记了我们,忘记她已经说过很多次,但她依然记得她曾养过的狗狗和Yoda。”

陈颖带着悠悠参加公益活动

陈颖当然会心疼。但每当有志愿者项目召唤,57岁的她还是会带着悠悠冲在最前方。

陈颖一直记得在上海某肿瘤中心遇到的一个女孩小林,她是癌症晚期患者,特别喜欢小狗,人很消瘦。公益服务那天,小林特意摘掉了口罩,和每只治疗犬都拍下了合影,临别时还加了陈颖微信,希望远程看到悠悠的照片。但两周之后,还未等到陈颖再带着治疗犬前往肿瘤中心,小林就已过世了。

小林的妈妈说,活动那天,是女儿住院以来最开心的一天。因为化疗,小林变得很憔悴,不爱拍照。也因她的病,全家人总被笼罩在伤痛的阴影中难以自拔。悠悠的到来好像一束微光,将这些都驱散了。“她生病后,我很少有机会给她拍照。照片上的她笑得很灿烂,回想起来我也会欣慰,因为她人生最后的时光,不只有痛苦,还有快乐欢笑。”

这些暖心反馈让陈颖确信,悠悠的工作是能为他人带来幸福的,只要她们共同努力,可以为社会带来很多美好。

发挥家庭宠物的社会价值,让爱心延续下去,是很多志愿者将宠物培养成训练犬的初心。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通过PFH认证的治疗犬有将近300只,其中1/3来自被领养的流浪狗。

安燃的治疗犬皮皮就是只被弃养的比格犬,此外,她还救助了5只流浪狗。她坦言,让皮皮成为治疗犬,一方面是因它性格合适,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她救助狗狗的爱心,能在狗狗身上继续传递下去,“让更多人知道,无论是人还是小动物,都有能力去关爱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共同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尽管PFH项目在国内已有了近12年的发展历史,在全国各地累积了近3000多名的志愿者,但相比欧美国家覆盖多种人群的治疗犬公益网络相比,国内通过认证的治疗犬仍显不足。“一方面,国内犬类的基础训练是被忽视的,能通过筛选的数量有限;另一方面,许多主人没这方面意识,科普和推广还需时间,”吴起补充道:“好在,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治疗犬的重视程度和认同感都在不断提升,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信心。”

来源: 上观新闻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