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核那狗(三)人和犬的历史故事

[复制链接]
查看685 | 回复0 | 2019-9-24 12: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华民族的浩瀚历史长河中,人和犬的传说、演义也不少。干宝《搜神记》中就记载了义犬黑龙的故事:黑龙的主人是三国时孙吴人--李信纯,一日他饮酒过量醉倒城外,大火烧来,醉汉自然不知闪避,黑龙看见火烧来,用嘴叼住主人的衣服试图拖走,却拖不动,于是跳入河中,沾来一身水,再跑回主人身边打滚以水灭火,如是无数次,最终义犬黑龙救了主人,也累死在主人身侧。李信纯醒来抚尸大哭,这个故事也感动了太守,太守说了很有名的一段话:“犬之报恩,甚于人,人不知恩,岂如犬乎!”然后为黑龙建立了一个规模很大的义犬冢。努尔哈赤的“狗救驾”故事,也成为“满族人不吃狗肉”这一民族习俗渊源的解释之一。传说努尔哈赤在一次战斗中被明朝总兵李成梁击败,情急之下躲进了一滩芦苇荡里以躲避追兵,明朝士兵看找不到努尔哈赤,便放火烧了芦苇荡。顿时,大火四处蔓延,明军认为努尔哈赤必死无疑,便离开了。结果努尔哈赤只是被烟熏倒了,当火势就要蔓延到他身上时,有一只黄狗跑到水里,沾一身水,在努尔哈赤身上打滚,于是,大火没能伤到努尔哈赤,而这只大黄狗却为了救努尔哈赤累死了。大难不死后,努尔哈赤非常感激那只大黄狗,便定下了不吃狗肉的规矩。时光推移到近现代,写狗的体裁从史籍、诗词与笔记小说转入长篇小说、回忆录与散文,这极大地丰富了狗狗的文学形象,一改古典小说中忠诚守义、仙路寄寓的单调范式。其中最动人的,要数俄国大师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说《木木》。勤劳的大力士农奴盖拉辛捡到了一只可怜的小狗,取名为木木,这个孤独的农奴在这条小狗身上倾注了全部的情感:“这只可怜的小狗生下来才几个星期,眼睛刚刚能睁开,还不知道从杯子里舔牛奶,只是一个劲地发抖和眨眼。盖拉辛轻轻地抚摸着小狗的头,把它的嘴巴贴近牛奶。小狗突然嘴馋地舔起来,一面响着鼻子,一面抖动小小的身体,有时还让奶呛住了。 整个晚上,盖拉辛一直照顾着它,一次又一次地给它铺稻草,擦干身体,最后他紧挨着小狗睡着了,睡得安静、快活而又香甜…”但是女主人不喜欢小狗,勒令将它溺死,盖拉辛知道无力回天以后,自己接下了这个任务。“他丢下桨,低头去靠拢木木,木木也面对着他,坐在一块横板上。 最后,盖拉辛站了起来,脸上露出一种痛苦而愤怒的神色,将两块砖用绳子拴上,又打了一个活结,套在木木的脖子上,然后抱起木木,举到河面上,最后望了它一眼。木木信任地望着自己最亲近的主人,不但没有畏惧,还轻轻地摇着尾巴。他把脸转过去,痛苦地皱着眉头,放开了手…… 他既听不见木木掉入水中时那短促的惨叫,也听不见河水溅起的声音,对于他,所有的世界都是寂静无声的。”这篇文章因当时对农奴制度的控诉,遭沙俄政府禁刊二十余年,直到1885年方才正式发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